人民币调整仍在继续,市场也在不停地问问题。
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在5月26日的媒体访问中表示,驱动人民币汇率的因素目前看均稳定,不必过度担心短期汇率波动。
“今年1到4月,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20.5%。”她说,FDI是人民币汇率稳定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虽月度数据会有短期影响,但今年年初至今,整体状况趋于稳定。
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金的波动是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一个主要变量。刘立男补充,美联储加息及美元流动性收紧,不仅仅是对中国,也对更广范围的新兴市场带来部分冲击,资金流出也是顺应此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由此对人民币近期的回调产生了较大的扰动影响。
但其强调,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此波调整,符合预期,其波动幅度也是在过去约四年间波幅的中间点位,整体跌幅也并不剧烈。
“短期不排除由于美联储加息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引发美元较大波动,届时或将使人民币也随之而波动的情况。”刘立男称,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的宏观政策,整体基本面的环境逐步向好。
汇率的国内影响因素方面,刘立男说,更多的还是受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即为抗通胀与稳增长间的权衡。“中国通胀压力目前不大,仍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主。”她说,但在政策宽松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收紧,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必然要承担的“痛”,或者说汇率“调整”。
她表明,人民币现今本身估值偏高,出现调整很正常。此次回调会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吸引海外投资,同时促进国内经济的调整。“我个人认为本次汇率调整是非常理性的市场行为,也顺应了经济形式与政策的变化趋势。”
剔除短期的投资行为,刘立男表示,在中长期资产配置需求方面,包括主权基金与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在内的主体会进一步推动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即便时间点会因收益率差异而有所不一致。此外,中长期的投资以及追踪指数的被动性投资者的投资仍将以流入为主。
刘立男预计,虽然短期内不排除跨境资金会继续流出的情形,但未来几个月内,随着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资金流出的趋势会进一步放缓。
“对于有着中长期配置需求的投资者而言,目前可能是人民币资产相对较为便宜的窗口期。”她说。
在其看来,下一步,需要关注近期宣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政策对稳定消费、稳定投资、稳定就业的支持力度。整体观测,政策的方向和政策的发力,或会进一步加强,这进一步增强了德银对中国宏观经济在下半年取得增长的信心。
德银下调中国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至0.5%,三季度下调至3.5%,四季度维持4.5%的同比增长预测。今年全年的GDP增速由此前的4.4%下调为3.3%。
下调2022年经济增速的同时,德银将中国2023年的GDP增速由之前的4.7%上调到5.7%。其称,上调主要考虑的是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复苏节奏预计将有所放缓,整体复苏或将推迟到2023年,由此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5.5%,达5.7%。
刘立男表示,当前银行间的流动性非常充裕,至于这些流动性如何激励银行提供更多信贷,降低融资的成本,仍需继续观察。但至少在短期,企业和政府融资受到支撑,整体货币环境宽松。
另外,其认为,中国的融资环境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目前我们看到,房地产需求的复苏效果不是很明显,德银由此也在持续关注信贷方面的增长将对宏观政策产生哪些直接影响。”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胡天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