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A股、港股震荡调整,美国通胀创40年新高,美联储紧缩或超预期?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A股震荡调整

  A股方面,继北向资金创今年最长净买入记录后,A股今日出现调整,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截至收盘,沪指跌0.89%,深成指跌0.3%,创业板指跌0.39%。

  在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美股持续下跌的压力下,A股能否继续走出独立行情?我们来连线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

  警惕海外超预期收紧传递性风险

  《全球财经连线》:本周美联储将公布6月利率决议,对A股会有怎样的影响?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吗?

  陈雳:海外市场方面,上周五美国通胀数据创历史新高,而6月14日到6月15日,美联储将举行6月份议息会议,尤其是在当前高通胀(形势下),加息可能超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是加息50个基点。

  国内方面,随着近期市场回暖,部分A股板块估值回归比较快,短期需要警惕海外超预期收紧对国内市场的传递性风险。中长期来看,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下,中国企业的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海外股票的泡沫一些重点分析机构也在不断预警,相对而言,A股或将走出一个独立的行情。

  可重点关注稳增长和刺激消费主题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看待当前A股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应当如何布局?

  陈雳:建议重点关注稳增长和刺激消费主题,尤其是国家战略支持的领域,可以长期关注,如新老基建、数字经济、军工、粮食安全以及受政策推动的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是市场的优质赛道,尤其是自2022年以来,石油价格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不断创新高,对上游大宗商品的支撑会格外强烈。

  在当前全球市场普遍预期会由通胀转向滞胀的大背景下,要多一些风险意识。

  滞胀环境里,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是要重点关注更多的投资会集中在大宗商品上游;二是科技创新角度,当前市场非常关注新的科技话题,即Web 3.0,日本已经提出要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此领域有很多值得投资的点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公司,所以数字科技也是当前我们可以重点发掘机会的。

  整体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要重点关注经济恢复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些上中下游产业链相对较好的行业和领域,以及各自子行业龙头性的公司,抗风险能力也较强。对于A股后市大概率还是以稳步上行为主,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同时盈利能力强的一些个股可以重点去关注。风险角度,由于当前整个通胀因素在不断累积,需要重点防范一些价格泡沫。

  综合上述,新老基建、数字科技的创新,高端制造业的复苏,以及一些重点安全领域,包括粮食安全、军工安全,都是可以重点关注的。

  港股低开低走

  港股方面,今日大幅低开,震荡走跌,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3.39%,恒生科技指数跌4.72%。

  关于港股行情的分析,我们来连线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兼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

  港股本周或将出现下跌趋势

  《全球财经连线》:本周美联储加息,预计会对港股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投资者应如何防范?

  夏春:上周五美国的通胀数据令人吃惊,此前预测认为通胀已见顶回落,但现在又创下新高,且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在高位,给美联储造成较大困扰。此前美联储向市场表示6月、7月加息50个基点,但目前的高通胀可能需要更高的加息(来抑制)。

  根据历史经验,通胀一旦超过5%,只有使加息幅度超过通胀幅度,使真实利率变正,才能够有效压抑需求。目前市场预期6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21%。除此之外,今年剩余5次FOMC会议,如果每次加息50个基点,累计可能不足以压制通胀。换言之,市场目前最大的悬念是年底美国的利率升到3%还是更高,而不是低于3%。在这样的预测下,市场短期内会受到较明显冲击。

  港股本周应该会有下跌趋势,不过全球市场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高通胀带来的影响。

  目前环境下,推荐大家在港股市场寻找能够对抗通胀的标的。比如能源、农业、大宗商品等板块,表现较好的势头大概率会持续;除此之外,与本地经济相关的板块,比如零售行业最近数据非常好;香港房地产行业最近也相当稳定,未来有扩建计划,在疫情过后,前期受到影响停工停产的部分建筑项目正在大规模上马,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板块。虽然股市下行较大,但是此次香港房地产市场保持了稳定,这在加息环境下是难得的结果。

  美国通胀再创新高

  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创40年新高。本周美联储将召开6月议息会议,“高烧不退”的通胀是否抬升了美联储加息预期?我们来听取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的解读。

  美联储本轮加息滞后

  《全球财经连线》:美国5月CPI涨幅创40年新高。这是否说明美联储前两次加息效果不佳?哪些因素令美国通胀居高不下?

  樊磊:确实美国当前通胀压力较大,且持续有上行的迹象,但是也不能够简单地归咎为这是过去两次加息效果(不佳)的问题。管理通胀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其实美联储这一轮的加息,应该说都是有一点滞后于周期。

  从根源上而言,主要还是联储此前对于美国的财政政策刺激的力度,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从供给端来看,劳动力市场的修复等,整体的估计有所不足。此前,美联储一直称通胀是“暂时性”的现象,这也导致了通胀持续的上行,包括(通胀)预期的发酵。

  尽管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已经经过了比较强的加息,甚至出现了一次50个bp的大幅加息,但可能仍不足以完全遏制住这样一个通胀的上行。要想控制住通胀,不是通过一两次加息就能够完全地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一系列安排,才能够对通胀做一个比较好的处理。

  实际上,美联储前两次的加息其实也都是政策平衡的产物。比如,如果过度地提升利率,其实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对美国的经济,可能都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影响。所以,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政策判断失误所带来的结果。

  至于导致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其实我们在近期的CPI数据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从短期看,主要还是CPI本身超出了预期。这与能源价格上涨比较厉害有关。食品等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核心通胀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回落。可以说是比较好的现象,有利于从中期来看,美国通胀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控制。当然,可以看到核心通胀本身的回落也是比较缓慢的。其中,美国服务业的通胀目前还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疫情逐渐开放,整个需求从商品逐渐转向服务,使得需求也变得比较旺盛。另外,劳动力的供给与疫情前的趋势相较,始终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缺口,供应的恢复可能还是不及预期。这也对核心通胀里,一些服务业通胀顽强偏高的态势构成了一定的支持。

  6月议息会议大概率仍加息50个基点

  《全球财经连线》:通胀压力持续的背景下,您对美联储后续的加息路径有何预期?本周议息会议是否将加息75个基点?

  樊磊:从短期来看,美联储大概率可能还是加息50个bp。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在美联储五月议息会议的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已经暗示过,未来的两次加息可能都是以50个bp为准。 如果要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其实会影响到他对于市场预期引导的效率。

  第二,从目前的通胀数据来看,其实是CPI本身偏高一些,但是它的核心通胀其实还是有所回落。对于联储来讲,他可能更看重的还是核心通胀和PCE。CPI本身来看的话,里面受到一些短期因素波动比较大的这种分项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对这个考虑的权重可能并不是那么高。

  通胀本身来讲的话,如果要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渠道是通胀预期。如果能源或者食品的价格猛烈上涨,影响到通胀预期,当然也有可能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但从我们观察到的金融市场里,反映出来的一些比较长期的通胀预期,目前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美联储可能不会因为短期的通胀稍微超出预期之后,就改变既定的加息轨迹。

  今年年内的整个加息情况,也是美联储很多位高级官员一直强调的,会达到2.5%左右的中性利率水平。预计未来加息主要以50个bp为主。目前我们还是维持这样一个大概的判断。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