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的票据交换,是指同一城市各金融机构之间对相互代收、代付的票据,通过票据交换所集中交换用以清算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亦称“票据清算”。票据交换所,则是指集中办理各金融机构间票据交换、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场所,亦称“票据交换场”。票据交换所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物,从产生到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773年成立的英国伦敦票据交换所是世界票据交换所之鼻祖。随后,美国纽约票据交换所、法国巴黎票据交换所、日本大阪票据交换所、东京票据交换所、德国柏林票据交换所等相继成立。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家票据交换所,上海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设立,成为中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交换所创立前上海的票据清算机构
成立票据交换所之前,上海的华资银行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清算机构,长期以来,银钱业之间以及银行业之间的票据清算,都必须依赖上海钱业的汇划制度。上海钱业的汇划制度以汇划票据(只能隔日取现)代替现银交易,并利用公单在汇划总会进行集中的资金清算。汇划总会于1890年成立,设于宁波路上海钱业公会内,实际上是钱业公会的附属机关,汇划总会的成立使得钱业票据清算开始有了固定的组织和地点。汇划总会的会员为汇划庄,即已经加入上海钱业公会的入园钱庄,又称大同行。未入园钱庄只能委托汇划庄代理交换。汇划的具体程序是:由各钱庄相互间直接送验票据、换取公单,晚间集中在汇划总会轧公单。一般来说,各庄领进和打出的公单早已心中有数,因而可以估计自己当日的收付情形,应付者(又称缺单)预先向同业拆进,应收者(又称多单)也预先向同业拆出,因此,各庄公单大体都能自行轧平。上海钱业公会还于1932年设立了钱业联合准备库,主要负责同业对本国银行和外商银行的票据收解。汇划总会办理钱业内部的票据清算。银行与钱庄之间以及银行业之间的票据收解都必须假手于钱业的汇划总会,上海钱业汇划总会因而成为当时整个上海金融业票据清算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