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票据业务由于兼具资金与信贷双重属性,且运作方式灵活,收益较为可观,已受到各金融机构的日益重视和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业务量也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累积承兑额由2010年的12.2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22.1万亿,而累积贴现额则由2010年的26万亿增长到2014年的60.7万亿。
在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运作模式和交易方式等也面临着复杂而剧烈的变化。理论上,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应当为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各金融机构,承兑、直贴业务的参与双方为企业和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业务的参与双方为金融机构或央行。而伴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运作模式和交易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而较为突出的现象为票据中介作为主体参与到票据业务链条之中。
有行业推算数据显示,在票据市场中,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估计占到总成交量的30%左右,按照2014年票据累计贴现额计算,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量约为18万亿左右。与此同时,部分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联系密切,票据中介已渗透至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全过程之中,而票据中介对于票据市场融资性票据的掌控也已达到较高程度。
票据中介尤其是部分不规范的票据中介(掮客)对于票据业务链的参与使得部分业务规避真实贸易背景要求,且种种不规范的操作大大增加了信用、流动性及操作等风险。
|